設計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判斷力,而這必須以生活體驗為基礎,並藉由各種資訊的輔助,使
設計師能夠提出好的設計作品(符合消費者需求或創造需求)。

一項好產品的誕生,除了設計師的設計能力外,市場調查也是很重要的。設計師所接收到
的資訊常常是經過過濾的(被老闆、客戶等),所設計的東西不見得可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。
但市場調查仍是屬於二手資料,所以除了市場調查等數據的輔助外,設計師也應四處走走,
瞭解當地的人文,實地觀察並融入其中,運用敏銳的觀察力,找出產品設計的立基點,並
盡量減少製造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落差。

現在產品行銷已進入分眾市場,但Kris Verstockt的說法釐清了我對客製化產品的迷思。
原來“客製化”並不是為消費者設計很多的產品讓他們自己選(光是選擇就必須耗掉相當
多的時間),應該要由製造者端與行銷端分類出客層(將消費者分類),分別設計適合他們
的產品,如此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,也更體貼消費者的需要。

不要奢求設計出的產品可以符合所有消費者的需求,亂槍打鳥般的推出產品在現有的消費
社會是行不通的。常常製造者為了節省成本(模具費及行銷費等開銷),希望設計師可以設
計“大家”都需要的產品,但這想法不只使產品龐大而累贅,也使產品的特點被模糊,有
時反而得不償失。

雖然與會的四位演講者使用不同的觀點在解釋“設計”這件事,但基本理念都是不變的--
以使用者為考量。在這基礎下,所有設計理論都是可以並行的…

標準化作業流程--客製化產品
通用設計的考量--體貼被分層的客戶
市場調查--了解客戶的需求,設計適合的商品

即使是design for fun也不應該忽略掉設計的基本,也就是Function、Seduction、
Us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。如果經營品牌如果沒有以這四點為基礎,品牌很容易
就墜落了。

不同國家的設計有不同的風格,之所以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,是因為某些人認同它
的生活型態,並進而認同它所衍生的產品(北歐或和風)。所以設計本身沒有對錯,只有
是否找到對的市場,以及這市場夠不夠大而已。而且,太注重個人思想,不理會團隊合
作(設計、行銷、市調等環節應緊緊相扣),是無法獲得最後成功的。也正因為產品的推
出有其風險性,因此如何統合感性訴求與理性製造,是設計師及製造者必須努力的課題。


P.S累積了許久,終於一次把它PO完,順便把心得寫一寫.
也許演講者的翻譯有點不太對,就請大家見諒一下囉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ckie10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